关闭员工故事
从HRBP到项目经理的故事
咖喱

曾听过这样一个段子: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
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
95后更是平均仅仅7个月就会选择辞职……

“频繁跳槽”成了我们这届年轻人的标签

于是,“瞎折腾”“不思进取”“缺乏职业精神”……的批评也接踵而至。
可是,若不是薪资福利待遇捉急、职业发展瓶颈、办公室政治实难适应……我们又何尝愿意如此高频的反复横跳?
而我,作为一个被朋友评价有着“不羁灵魂”的90后,却已经在云梯工作了3个年头了。那么云梯这家公司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呢?现在我就来揭开这个秘密~
注意:以下内容请谨慎观看,可能会引起强烈的“想跳槽”的欲望。

从HRBP“飞跃至”项目经理

“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不夸张的说,是每一个打工人的目标。而我,两年里,从初级HRBP升高级HRBP最后升至政委。而这段HR时期,我轮岗过客服、运营,我主动申请参与到移动项目、媒体项目、电商项目、私域流量运营项目、短视频项目……这些丰富的经历,让我不仅在人事专业能力上有了质的提升,更是点亮了我的业务敏感度,为我后期的“飞跃”积蓄了力量。

2020年底,我的脑海点亮了一个项目的雏形,于是我试探地问侣大(人事总监):“人事可以转去做项目吗?”侣大盯着我,有些诧异:“为什么不可以?”就这样,没有任何繁杂的手续,没有任何阻碍的声音,我成为了视频项目的负责人,开启了短视频直播IP孵化项目之旅。

云梯,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景象——各种创新项目总如雨后春笋般连绵不断。在这里,总会不断的有创新的灵魂主动跳出,开启一帆新的征程。而公司的信任和支持,则是我们这些创业项目披荆斩棘的底气。以我所在的项目为例,项目初期,总是不能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方向正确,我们总能不留余力地试错;而公司不仅不会过多的干涉,还会不断提供资源、介绍合作、甚至在某些时候得到“大牛”的宝贵启发。这里都是年轻和奋进的灵魂。

什么?你担心办公室政治?不存在的

在云梯,有问题,就提问题,比起所谓的“领导权威”,解决问题才是核心。即使是CEO、创始人、项目总监……不论职位,该“怼”还是“怼”。当大家发现自己错误的时候,更不会“讳疾忌医”,而是直面问题、严肃道歉,还会对你提出感谢哦。

其实,大家来这里的原因都是真正热爱这份工作,相信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所以,在这里我们不需要会说漂亮话的恭维者,而是能一起打漂亮仗的战友。

相信能看到这的小伙伴,一定对云梯充满了兴趣。在这里,我们有一颗包容发展的心,一群奋进的灵魂。对于有才能、敢闯敢拼的人,我们从来都不吝给予更好的发展空间。那么,可爱的你,想不想加入云梯团队,成为我亲爱的同事呢?

关闭员工故事
抓住一次次机遇,只为不负使命
青牛

开放共享,服务赋能

大家好,我是书链项目负责人青牛。
回首已六载,岁月换新颜。作为云梯人,已经与公司共同成长了六个春秋。在此,和各位同仁一起回望来时路,不仅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云梯怎样创造了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如何赋能出版业,也是对我个人的激励。

初露头角,不负众望

2015年,从大学毕业的我初入社会,迷茫于前途的我遇到了云梯。当时正值云梯初创期,因为在大学经历过驾校代理、画室招生、创立暑期培训班等项目,我的推广招生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也是凭借这份经历,我获得了承担云梯地推工作的机会。

为了快速打开市场,我们驻扎在杭州的大学城附近,用发传单、图书馆插卡片、宣讲这些传统方法为“口袋题库”推广宣传。好景不长,“口袋题库”作为一款面向考研学生的APP,它的短板很快显现了——市场天花板固定,无法开拓新市场。

面对市场新挑战,我们开始思考云梯的新起点——“书链”诞生了。意料之外的是,初出茅庐的我得到了公司的肯定,让我承担了书链市场业务员这份工作。倍感荣幸,在市场稳扎稳打的几年,为今后写下了序章。

倾力支持,公平开放

作为书链的市场业务员,我快速摸清市场,逐渐发现北京的图书市场非常大。考虑到频繁在北京、杭州两地之间往返,开支不小。我犹豫再三,向公司申请在北京组建新团队。提出这样的申请,我心里其实没有谱,当时公司在杭州才站稳脚跟,要在北京组建新团队并非易事。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敢提想法,公司竟然认真考虑,认为在北京建立团队是个可行的办法。不到一个星期,公司不但在北京组建新团队,找好了办公场所,而且为我安排好了生活上的事宜。二十出头的我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只有一腔“干事业”的热血。若没有公司事无巨细的规划安排,也不会有今天的北京团队。

市场团队驻扎在北京后,团队逐渐扩大,公司决定选任我为北京市场管理者。我毫无管理经验,于是拒绝了这次任用。但是公司多次找我谈话,并且劝说我:“没有管理经验可以学习,大家都是在试错中成长的,公司非常乐意提供这样的机会。”于是,我不再推辞,承担了北京市场负责人的工作。无独有偶,2019年,受到公司的信任,我成为云梯市场总监。

在公司提供的开放平台上,受益于公司的各方面支持,市场部逐渐在全国打下“一片江山”。截至2020年,云梯在教辅图书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0%,而且客户满意度极高,和很多客户维持着长年合作关系。

服务市场,赋能出版

在云梯创立之初,我们便将“以科技创新予力教育出版,成就不凡”作为使命。时至今日,每个云梯人都未忘记当初立下的使命,我们始终思考如何为教育出版事业解决更多问题,如何为教育出版的每个环节创造价值。

为了更好地赋能出版业,云梯成立了书链项目,我们致力于为教育出版提供更加优质、更具创新力的服务。这次,我主动参与了书链项目负责人的竞聘,现在我以书链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继续为公司、为教育出版发光发热。

回首这6年,有太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全国各个城市,第一次带团队,第一次带项目……虽然每一次新的征程都会遇到挑战,但是每一次都在公司的支持下共同克服困难,走向新高度。

感谢云梯给予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
感谢云梯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舞台!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定当不负使命,在云梯的新征程中迈向更高的阶梯,以科技创新予力教育出版!

关闭员工故事
在这里,人生不设限
老谈

80年代最拉风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
90年代进入国企可以拥有令人艳羡的人生
00年代仍有无数人热衷于进入体制找到自己的“单位”
10年代我们逐渐迎来了互联网和金融的浪潮

每一个即将或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也许都会思考:我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我要过怎样的一生?即使纵观时代经济的变化趋势,仍然会有不少疑惑——是纵身跳入风口行业还是固守自己的专业以求安稳?是做这时代发展浪潮中被裹挟的一颗螺丝钉还是站立潮头抛开一切勇攀高峰?今天我想要与你分享的是:人生不设限。

我是老谈,2009年四川大学毕业,在大厂做过产品经理,在创业公司带过团队,也曾两次互联网创业。在云梯的工作经历包括产品、运营、内容、数据、政委,目前是教师项目负责人。

我与云梯的“不期而遇”

2017年夏天我放弃了坚持了8个月的教育创业,通过猎聘网的推荐,一家叫“杭州云梯”的公司吸引到了我,那时的云梯还没有HR,发布职位的是子浩,头像看起来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发布的职位是产品负责人且能一起创业,这激起了我的兴趣。

招聘第一次面试约的时间,我晚点了半个小时,不过和子浩聊的很开心,后面在接近一个月内又聊了两次,终于以产品总监的身份加入了。那时成都办公室很小,挤挤的坐了十来个人,全是产品和技术。

刚开始的时候,成都和杭州两地协同特别多,当然矛盾也特别多。成都负责产品和技术,杭州负责运营和商务,提需求、砍需求、同步需求细节,在这种情况下,我向CEO提出了“职能协同—业务协同”模式的建议,终于SAAS业务和APP业务在2018年初彻底分开了。后面验证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两个业务都得到了很好的独立发展。我个人在产品阶段,也收获了做大胆决策的能力。 我想通过我的经历向大家分享的是,在云梯,我们没有有限的工作范围,每个人都是一个能动的、思考的个体,可以为云梯的方方面面思考助力。我们渴望与奋进向上的你成为盟友,也坚信能与这样的你创造非同一般的未来。

每一个云梯人的成长都被重视,我们甚至组建了产品研发团队打造了一款员工成长系统,尽可能给予清晰的职场成长路径及对应阶段的成长方案。总之,在云梯,没有什么比云梯人成长更加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有想法、能创造、有见解,我们一定倾尽全力为你打开全新的天地施展拳脚。在这里,没有“员工”,没有“领导”,没有“老板”,更没有“办公室政治”,我们都是平等的“云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氛围,我恐怕也没有机会为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收获能力。无可置疑,在云梯,你只需要专注你的目标,没有其他事可以打扰你,这是公司对每一位云梯人的承诺。

带领云梯探索新方向

随着新媒体的业务越来越赚钱了,图书出版业务的读者流量变得更加重要了,不仅是流量的多少,还有流量的精细化。在2018年~2019年底,为了保障图书流量,我从零开始组建了运营团队,确定了“运营服务化—运营数据化—运营专业化”的团队发展轨迹。为了承接客服,组建了客服团队,后来客服团队升级为服务团队,最后客服团队和运营团队合并为“客户成功部”。

为了接入微课售卖,又成立了“内容部”,后来内容部升级为教研、师资一体化,并为团队找到了最合适的leader,近两年的图书接入量每年有3~4倍增量,每年底我们都会邀请商家给我们打分,给运营服务打分最高时,那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团队的组建与打造,让我个人觉得“利他”是特别幸福的事儿。

回顾这段时光,是什么让我一往无前?除了自身的信念和执着,也有云梯在这一路傍我左右的陪伴。在这里没有大锅饭,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从没有发生过意外。对于奋斗者,云梯实现了承诺,会倾斜最优质的资源帮助其实现目标,不管是同事的倾心尽力还是公司层面的通达无碍,都无疑是不可多得的激励,都让人铭记于心。

整理行囊,再次出发

一路走来,公司业务发展越来越快了,图书出版业务需要新的破局,子浩让我退出让位给年轻人,我没有半点犹豫和不舍。2020年的年会公司提出要打造一个极度开放、公平的赋能型自生长组织,我向组织申请立项了“教师项目”,公司内有丰富的出版、教育资源,更有可以信赖的战友,感谢公司给予的创业机会,这次让我可以破局0—1。

能拥有这样的勇气和果决,也是云梯给了我足够的底气。创业的氛围让每个人都积极创新,你可以根据你的能力、意愿找到与公司匹配的资源,开启你的项目,实现你的理想。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云梯不仅仅需要一个按部就班的螺丝钉,更希望能欣赏到你不为人知的潜力和光芒。

回首四年:我们已经从不赚钱的做二维码的小公司,变成了一家融合出版和教育多业务布局的行业头部公司,云梯和我的道路都在这个过程中走得更远更宽广。业务没有界限,每个人的职场人生也不会设限。因为我相信,云梯如其名,就是想给每位云梯人一个梯子,去看更美的风景!